工业新闻

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

添加时间:2013-2-24 7:54:18

  专家预测,新医改以后,中药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局面,中药现代化程度无疑将在这一轮洗牌中成为重要标志。

  实际上,早在1992年5月地奥便建立了药物研究所,并与与国际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了给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投资1.2亿元建设的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拔地而起。建成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药物制剂、药理毒理等国内一流的研究室,以及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筛选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三个国内一流的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资7000余万元从国外购进600兆超导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液质联用仪、高通量全自动半自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八导生理记录仪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1998年,地奥率先在国内药企中投入巨资建立药物筛选中心,放大倍数,2002年又花巨资首家购进双臂自动筛选工作站,其筛选系统及筛选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筛选量达几千至上万个样品。同时还建立了筛选样品库,该库已拥有5万多个样品。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等特点,它的发展壮大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引领其可持续发展。日前在京举行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总理的报告不仅让部分长期从事中药事业的代表委员十分兴奋,也让部分大型中药制药企业意识到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到来。

  当前,地奥在研药物达三十多个,已申请专利上百项,其中国际专利二十四项。预计年内向市场推出两至三个国家级新药,借此发展良机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研发推动中药现代化提速

  生产工艺方面,地奥并不盲目追求高科技的生搬硬套,而是利用自身创新平台,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完成对资源的优化整合。

  人才加投入锻造药研高地

  不可否认的是,中药生产工艺、制剂技术的落后,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对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不够,确实制约着中药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中药制药企业过于迷信西方技术,盲目引进昂贵的仪器,应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反而出现了投资回报比过低等一系列无法将之大规模应用到行业中的制约,成为鸡肋。

  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后姬建新、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王学超、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后广兵;;一个个优秀人才的聚集,打造出了地奥豪华的研发战队。当前地奥拥有科技人员1710人,博士及博士后24人,硕士140余人,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国家学科带头人14人。

  自创业伊始,科研出身的李伯刚便坚定不移地实施自己的人才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药业方面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建设一支包括博士后和博士在内的跨世纪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培养既有研究开发能力,非营运车辆未能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又有工程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各类创新科技人员;与国际、国内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世界药业巨头赛诺菲-安万特、荷兰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多层次进行新药研发。

  正是这么一群人才和如此巨额的长期投入,给地奥带来了空前的创造力,使地奥一举成为中国中药研发高地。

  ;温总理的讲话对我国中药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为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而且也再一次凸显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加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加快研发速度,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总裁、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伯刚说。

  搞科技必须采用人才加投入

  ;如今,中药产业靠传统的成本与营销来驱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对大型制药集团来说,Zui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驱动。;李伯刚一语道出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破题之道。

  新药研发方面,地奥集团一举打破了国内新药以分散研发为主的固有模式,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优势和自身工程技术优势,整合研究资源,转变开发模式,创建系统、高效的研发新体系,集中力量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研发,一扫以往国内新药研发资源分散、学科不配套、产品研究开发以引进和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

  在地奥的发展观中,对于中药现代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利用强大的技术平台,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中药的研发、生产适应现代医学的高标准要求,进而完成对传统中药产业的继承、整理、发扬和提高。

  不守旧,不媚外,一切以结合实际为基点,通过不断研发和试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地奥的制胜法宝。经过二十年的积淀,地奥已经可以成熟地将中草药絮凝分离、凝胶层析、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及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运用到研发和生产中。

  当前困扰着国内中药界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在该产业的整个科技水平我国仍是一个弱国。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医药品种约95%是仿制国外品种;中药出口额也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并且多是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我国的中药产品目前无一以治疗性药品的形式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当前背景下,国内中药市场反而愈加难以承受国外返销的洋中药冲击之重。而有远见卓识的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中药产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亟待解决的就是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人才少,技术能力落后等一系列痼疾。

  2000年,地奥便通过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开始实现中药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并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一改以往中药产品粗、大、黑的状况。以至于2002年11月来蓉参加首届中药现代化国际大会的外国专家们在参观地奥的时候,发出了中国已经走出了中药现代化新路的感慨。

  凭借着一流的科研队伍,地奥在对于其他行业的借鉴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利用食品工业中的喷雾干燥技术加以改造,实现了中药干燥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将化工产业的萃取塔应到中药纯品的提取分离中,成功将实验室的液液分离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二十多年来,只要是科技人员的研发需求李伯刚都少有拒绝,对于经费更是分文不苛。在地奥,新药研究一旦立项,科研经费将得到充分保证,科研人员将无须为经费发愁。如今,地奥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8000万元左右。

  多年来,地奥正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研发水平,在不断推动自身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也为中国中药产业的实现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检测显微镜

  由地奥集团牵头负责的地奥心血康产品技术改造之创新研究、基于天然活性成分研究的药物集成创新技术平台,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均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科技部专家认为,这两个项目将为我国中药产业提高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天然药物和现代中药的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推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有着示范性意义。

  科研人才渴望什么?长期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李伯刚深谙,研发取得成果后的巨大成就感是任何潜心科研的人毕生的追求。而要想出成果,就要舍得投入。

相关信息:

相关产品: